2025年高考即将来临,除了备考冲刺,考生和家长们也要警惕各类网络安全风险。近年来高考相关的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事件频发,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考试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公安部网安局6日发出《高考网络安全指南》,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们避开陷阱,顺利度过高考关键期。
警惕“高科技作弊”骗局。诈骗套路: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小广告等渠道兜售所谓的“作弊神器”,声称能帮助考生“轻松通过考试”。真相:这些设备要么是骗钱工具,诈骗分子收款后消失,要么是违法器材,进入考场时即被抓,考场全程监控+信号屏蔽,任何作弊行为都难逃监管。而根据《刑法》第284条,组织考试作弊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高考期间,诈骗分子常冒充“教育局”“高校招生办”等身份实施诈骗,常见套路:一是“内部指标/补录名额”骗局,诈骗分子伪造“教育部红头文件”,声称有所谓的“内部录取名额”,要求支付“保证金”,诈骗钱财。而高考招生严格执行公开政策,并不存在“内部指标”。二是“奖学金提前发放”骗局,诈骗分子会冒充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由,借邮件、短信等方式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或支付手续费。而实际上,奖学金由学校官方渠道发放,不会索要手续费。三是“大数据志愿填报VIP服务”骗局,诈骗分子声称可收费提供“精准志愿推荐”,实际是骗钱后拉黑。因此,考生们志愿填报,应参考官方发布的指南,警惕高价“保过”服务。
留心涉高考的木马病毒。警惕“考题泄露”“阅卷黑幕”等谣言。高考前后,社交平台常出现“泄题”“改分”等虚假信息,目的不仅是制造焦虑,还可能传播病毒链接。大家不轻信、不转发,发现谣言要及时举报。此外,家长群里的“政策文件”可能是木马。诈骗分子伪造“高考改革政策.pdf”“最新录取规则.exe”等文件,实则为病毒程序。建议考生及家长只接收学校、官方渠道发布的通知,不随意下载陌生文件。
严防高考志愿被篡改。志愿填报时做好账号安全防护,绑定手机并开启短信验证,避免使用“123456”等简单密码。填报后立即退出系统,并清除浏览器缓存。有部分虚假学校仿冒正规高校名称,骗取学费。考生及家长要识别“野鸡大学”,通过教育部平台核实学校代码。
保护考生个人信息。高考过后,切勿随意在社交平台晒准考证、身份证、考生号等信息,即使打了马赛克也可能被技术手段还原。警惕“高考大数据”钓鱼网站,非官方渠道的“高考志愿预测”“分数线查询”等链接,可能窃取考生信息或植入恶意程序。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学校官方渠道查询信息,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 物理:高效整合错题资源,因错施策 2024-03-25
- 高考即将来临,请保持好这五种状态 2024-05-27
- @2022高考的你 收下这份高考小贴士 2022-06-07
-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答考生九问:可以转专业吗 2020-05-12
- 高考考前心理调适“秘籍” 2024-06-04
-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2-05-07
-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2022-05-07
- 作文:利用教材打通写作与生活世界 2023-04-11
- 1开封市招生考试中心 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市区社会报名点温馨提示
- 22026年安阳市市区社会考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须知
- 3别怕,那些“考砸”的闪回只是大脑在彩排
- 42026年滑县社会考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须知
- 5三所新职业本科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 62026年普通高招汤阴县社会考生报名须知
- 7三门峡市2026年普通高考报名须知
- 8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
- 9河南省2026年普通高招报名工作相关事宜问答
- 10用成长型思维为自我赋能
- 11做好专业调整加减法,3所大学这样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 12涉及多所高校!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 13十月高考热点:高招报名通知发布、三大招飞持续进行、港澳高校内地招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