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指出,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转变。事实上,高中教师已经明显感觉到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变化。高中教学及复习备考必须把握新课标理念,用好统编教材,构建有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更好地顺应新高考的要求。
徐州市第一中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高考复习的三种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围绕“有意义的试题”开展说题、创题活动,把握新高考理念
机械刷题、题海战术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较为常见,高考结束了,有的教师办公室里还有整摞成捆的试题资料。一边学生感叹作业负担沉重,另一边教师喊着课时不够。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转变,要求高考试题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把课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创设真实情境;优化试卷结构,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符合上述理念的试题是有意义的,反之则是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减少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就要尽可能选择、创设、练习“有意义的试题”。
学校将“有意义的试题”这一核心点嵌入教科研以及课堂教学中,变革教科研内容及形式,设计“说题”教研活动。具体做法是: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位教师选择一道有价值的试题,题目可来自课本、练习册或考试卷,题目可以是成题、改编题或原创题。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说题”教师要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角度进行分析,生发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研讨,特邀专家和组内教师现场点评,把脉指导。
小切口撬动了大改变。9门学科两轮“说题”下来,教师们的观念和行动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认为必须把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目标,实现从“解决问题”向“提出问题”转变。在集体备课上,教师们不仅研究解题,还研究怎样评题、命题;研究怎样注意难度、注重情境,怎样站在学生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总结出一套“眼中有题,心中无题”的讲题路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关注评价体系的方向引领,就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情境创设、信息提示、实验探究、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解题精髓。
这种变化带来了连锁反应,各学科教师都设计了原创题,后几轮学科组内的说题几乎都是用原创题。这种原创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有的学生自主组织学科研题小组,邀约指导教师,师生共同设计试题、研磨试题;有的班级每天早上在班级门牌上发表一道原创征解题;有的学生还把研究出来的原创题成果发表在专业学科杂志上。
在“有意义的试题”的理念下,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在回顾、思考、深耕的过程中深刻品味教与学;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灵感,注入自主探究的不竭动力。师生共同建立起“考—教—学”协同的教育教学生态系统。
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全科教师及家长参与的育人共同体
高三备考阶段,几次模拟考试以及诊断性测试之后的各项数据,有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情,便于复习教学有的放矢、查漏补缺。但仅有分数的评价,会加重学生及家长的应试心理,产生压力和焦虑感。如有的学生平时练习不错,一到正规考试就考不出真实水平;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生病甚至缺考,心理问题生理化;有的学生在考试中间情绪崩溃不能继续考下去……“育分”走进了死胡同。
学校要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复习备考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标,突出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把冰冷的数据勾勒描绘成具有鲜活个性特征的一个个生动的学生。
谁来描绘?怎样描绘?学校构建了以班主任为核心,包括音、体、美、心理全科教师以及家长在内的育人共同体。围绕每次诊断性测试呈现出的各种数据,班主任组织各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围绕具体学生展开“会诊”。各科教师针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行为表现、思维特点、学习态度、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进行发言,在多位教师的描述下,一个立体的、丰满的、全方位的学生展现在大家面前。在“会诊”中,学科教师明确了下一步的教学策略以及有特殊需求学生的辅导方案,心理教师找到了团体辅导的主题和个体辅导的重点对象,体育教师、艺术教师从“一武一文”两个角度设计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在张弛切换中调节学生的身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有了方向和行动。
班主任还可以安排有条件的家长和教师们一起坐下来“会诊”,也可以归纳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后与家长个别交流,这样有利于家长获知孩子在校的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情况,理解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上的真实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因束手无策而放任自流,或者发生角色错位的极端管教行为。在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中,也获知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情况等考试之外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实现家校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科学分析考试数据,“基准分自我检视”激发学生内驱力
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师生的负担就越轻。加强教考衔接,是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目标。但观念的转变并不必然带来行动方式的转变,有时由于固有的路径惯性或者新方法失当,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比如为了增强教考衔接,每次考试后针对成绩进行的各种分析性数据,除了传统的基本数据外,还有各种衍生数据,如“成绩分布”“变化趋势”等折线图、饼图、柱形图,有的还借助大数据算法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标数据。这些数据呈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容易出现抓小放大、顾此失彼、茫然失措的局面,有的家长据此给孩子报课后一对一学科辅导班;有的学生压力和焦虑感加重;有的学生因学习动机受挫而选择“躺平”。
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转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衡量教考衔接程度,需要数据量化标准,但数据首先应该是精当的,不是缺乏目标指向的芜杂信息;是学生希望得到的,是学生阶段性学习主动追求的目标;这些数据可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内驱力,学生依据这些数据能自觉反思阶段性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数据应避免引发无效的泡沫式焦虑,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发现问题、提升能力上,实现师生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互相促进。
为此,学校从各种分析性数据中提炼出三条递进式“基准分”数据。高一新生入学后经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心目中理想大学的教育水平、特色专业、录取分数等有所了解。在阶段性考试成绩出来后,班主任会告诉学生各类大学录取分数线对应本次考试的分数,这叫“总分基准分”,学生对照后就清楚自己与理想大学的差距。
对照的结果无论超过还是不及,都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这就要看“学科基准分”。比如本次测试某高校的“总分基准分”是620分,将620分以上学生的6门考试科目分别计算平均分数,得到本区间内6个“学科基准分”。以此类推,也可算出特招高校、本科高校等区间的“学科基准分”。每个学生把自己的6科分数与“学科基准分”对照,绝大多数学生是“超过”和“不及”的情况并存,因而投射出高兴与沮丧、自信与警醒并存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可有效缓解焦虑,使学生有明确目标和方法。
知道了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后,学校利用数据和算法提供区间内学生每门学科每道题的均分,我们称之为“单题基准分”。学生拿着自己的答题试卷,逐题对照“单题基准分”,分析自己的对错得失,自主调整复习策略。遇到困惑主动与教师或者同学交流,在自我检视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能力提升。
三条呈递进关系的基准数据,简洁精当,从学生真实的需求出发,避免多余信息干扰学生,帮助学生远离题海,把复习过程当作主动探究自身学习品质的活动。三条数据联结起职业生涯规划,使梦想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串点成线延长了教育链条,深化了教育效果。
(作者:青单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 看了这篇,你就是高考辟谣大王! 2023-06-07
- 高考报名能用临时身份证吗? 2020-11-10
- 什么是专业级差? 2022-05-07
- 明明被喜爱 填志愿时偏“遇冷” 2024-08-23
- 成功率百分之百?当心被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割韭菜” 2024-06-21
- 高校专项计划常见问题解答 2024-04-07
- 什么是“三大专项计划”? 2022-05-07
- 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问答 2020-04-21
- 12025年三门峡市中小学寒假时间确定
- 21月3日,全省演练,部分考点公布!
- 3放假通知!2025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寒假放假时间出炉
- 4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 5洛阳高三适应性演练人数和考点公布
- 6开封市2024-2025学年中小学寒假时间安排
- 7教育部关于2023—2024学年度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的公告
- 8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关于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放寒假的通知
- 9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考相关事宜提醒
- 10许昌市2024-2025学年中小学寒假时间安排
- 1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报考相关事宜提醒
- 122025年体育单招冬季项目12月29日开始报名 报名流程公布
- 13河南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温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