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服务地方立法!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政力量
8月8日,由西南政法大学科技法学研究院、立法研究院与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举办的《湖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条例》立法专家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法学界权威专家、知名车企代表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三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深入交换意见,旨在明确立法方向,凝聚法治共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校科技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郑志峰教授作为立法支撑单位专家代表受邀参会。
研讨会现场
我校作为《湖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支撑单位,对本次立法工作高度重视。自项目启动以来,由郑志峰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度参与立法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系统梳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现状,深入研究数据安全、权责划分等关键法律难题,多次深入湖州市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并与湖州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团队成员紧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特性和德清地方产业实践,将前沿法学理论与实际应用需求深度融合,提出了多项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议,显著提升了条例草案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地方适配性,为立法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和专业保障。
会议由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姜庆华主持。姜主任首先感谢西南政法大学为立法工作做出的努力,并针对草案中涉及的产业促进、道路测试应用、数据安全监管、跨部门协同机制等关键条款,提出了在落地执行层面可能遇到的挑战与细化需求,强调了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立法促进产业发展与创新应用的重要性。
郑志峰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郑志峰教授作为立法支撑单位的代表,针对草案的起草背景、核心条款、下一步的计划做了细致的介绍。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倚赖技术创新,更需要同步的制度保障。本次立法的核心目标,正是为产业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德清县在推进相关立法上兼具后发优势与深厚的产业基础,既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先行地区的宝贵经验,更要精准聚焦产业落地实践中面临的核心挑战,通过立法为产业创新划定清晰的法律边界并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引。
研讨会现场
来自浙江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信通院、公路院、中信科智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草案的起草意义与特色亮点,并就立法目的、各部门的职责、法律责任、安全员设置等制度提出了建议。东风、蔚来、晓枫汽车、文远知行、新石器、云创智行、启航汽车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代表结合自身研发、测试和商业化运营等实际经验,希望条例能够明确各类应用场景的合法性边界,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合规指引,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稳定预期。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浙江省德清县作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产业基础扎实、布局完善、成效显著,已形成显著的集聚优势,及时立法对促进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本次深度参与《湖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条例》的制定,是我校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实践,充分彰显了西政的智库担当与学术影响力。作为全国重要的法学研究重镇,我校将持续发挥在立法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法治中国建设和地方立法实践贡献西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