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五项举措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
2023年以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体、两翼、五重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了职业教育新机制,推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积极争取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加快构建政行企校协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济源市域产教联合体主要依托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院校,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联合组建。联合体内拥有7所本科院校、3所职业院校、69家规上企业、8家科研机构,旨在将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千亿级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事宜,成立了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多方协调组织召开了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理事大会,建立了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成立了“1个秘书处+8个工作部”的组织构架,科学制定了产教联合体的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着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深入企业调研,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书记、校长亲自带队深入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河南济源钢铁集团、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河南中沃实业有限公司、济源煤业集团等企业实地调研,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充分掌握企业在技术改造、质量控制、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难点堵点。瞄准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精准对接济源“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科学设置二级学院,优化调整专业群布局。聚焦济源有色金属、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和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建强机械制造、金属冶金、应用化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5个高水平专业群,做优食品加工、商贸财经、建筑工程、文旅康养等特色骨干专业,增强与地方产业的“粘合度”,深度参与地方产业链群培育。建成了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每年为区域输送高技能人才6000多人,其中留济毕业生达1600多人,留济率26%。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1/4员工毕业于学校,其中160多名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
加大人才引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济源示范区党工委《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2024年引进金属冶炼、材料化工、智能制造、食品工程等专业人才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人,博士7人。研究出台《校企人员双向互聘交流管理办法》等文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成立了专业教师指导委员会,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学校获批省级“双师型”教师347人,占专业教师的62.4%。与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共建了“冶金装备智能制造”工匠实验室,重点围绕企业技术攻关、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开展试验。通过校企人员“结对”,及时把企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学实践,共育高技能人才。冶金装备智能制造工匠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工匠实验室建设项目。
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实施新愚公成长工程,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会创新”的新时代新愚公。“新愚公精神融入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行业企业共享共建教学资源,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山立珠宝饰品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共建产业学院,建成了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绿色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富联科技iPEG华中生技人才培育基地、白银珠宝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项目,为企业组建了冠名班、现代学徒班、订单班、学历提升班等20多个。校企共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共编“十四五”规划教材16部。近年来,学生先后3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赛项冠军,冶金、化工等专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024年以来,为富联科技有限公司输送技术人才248名,为比亚迪集团培养班组长88名,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培养现场工程师49人。学校与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绿色冶金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被立项为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批专项资金200万元。
搭建科技平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学校出台了《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教职工兼职兼薪及离岗创业管理办法》《职业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与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河南水云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济世药业等企业建成了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与控制工程技术、基于MCU的循环水处理控制平台、冬凌草新产品研发等17个研发中心。其中,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立项为省级科研平台,该中心完成了“基于视觉惯导系统的自动巡航机器人在济源白银城项目的应用”“基于FPGA的煤矿井下高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等多项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与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组建的“金属材料精细化开发及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企业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4年以来,学校与20多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创收金额达490余万元,帮助济源市三合热能环保有限公司、济源市天洋电器有限公司、济源市吉锐外墙保温有限公司等中小微企业解决了生产工艺、产品研发中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教随产出、随企出海”,与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合作,建设“智能冶金学院大河工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