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40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育人见实效 健康心态共培育

日期:2024-05-28 12:10:34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工作要求,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增强心理危机预防等多项措施,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心态,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教育课程精品化,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


  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通过“公共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的形式,规范课程设置,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组织编写、修订示范教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情境体验、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形成“理论教学+体验教学+行动参与”的多元教学模式,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方法、信息素养和思政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培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活动广泛化,进一步加深工作吸引力


  学校调研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开展集趣味性和知识性、独立性和合作性于一体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探索体验式、情景化的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着眼校级层面心理实践活动的普适性和大众性,历年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开展“5·25”“10·10”心理宣传月等活动,年均超过五万人次参与,在学生群体中取得了良好反响。


  着眼学院层面的能动性和分众化,鼓励学院结合专业特长和学生特点,开展“一院一品”心理实践活动,如农牧工程学院开展“树叶与我的心事”、学前与艺术学院开展“我的心情涂鸦”、体育学院开展“趣味心理运动会”等,让活动更接地气、更有亲切感,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探索“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由讲座、分享会等传统活动向线上新型活动转变,如举办“线上心理科普小讲堂”“心理知识竞猜打卡”等,推动实践活动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增强心理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三、咨询服务专业化,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


  构建完善的教育与咨询、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咨询服务体系。通过体系推动心理咨询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强化制度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梳理新形势下心理咨询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在法定范围内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工作,推进咨询预约、接待、过程记录等环节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个案研讨和督导活动。


  建设心理咨询预约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推进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适时推出适应期心理指导、迷茫期心理引导、择业期心理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


  四、危机预防协同化,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性


  构建心理危机防线。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帮扶体系为基础,与校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合作,形成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初步实现了心理危机干预衔接、项目共建。


  新生心理普查实现全覆盖,并在大二、大三阶段实施复测,不断更新学生心理档案数据。


  建立专职咨询师联系学院制度。定期走访二级学院,及时关注心理帮扶对象,指导学院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配备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


  加强家校互动。开设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筑亲子互动平台、家长互助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强化家校育人合力。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在两年内下降了5.1%,心理素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