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郑州科技学院:“五个着力”强化教学管理 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郑州科技学院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五个着力”强化教学管理,以高质量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管理制度。夯实本科教学“新基建”,注重强化顶层设计,以审核评估迎评促建为契机,总结新时代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统筹运用立、改、废等方式,全面梳理现有教学文件和制度,坚持实践证明而行之有效的制度,修订完善不适应新要求的制度,补充建立缺位的制度,废止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制度,使各项教学制度能够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形成一批包括新时代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实施办法等在内的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教学管理制度50余个。加强制度宣传,全面理解制度,增强执行和落实教学文件的自觉性,强化教学规范组织实施和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组建由教务处、对外合作处、实践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评建办部门等组成的“大教务”,统一协调,高效运行。构建教务处、教学院部、基层教学组织、课程主讲教师“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政策、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把打造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作为实施高质量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实施教学管理人员入职资格制度和流动机制,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选用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三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配强教科办主任,夯实基层教务管理根基,保障教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参加进修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着力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使用基于培养方案的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提升教学运行管理水平和效率。主动迎接智慧教学新挑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智慧教学硬件建设,通过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连接重塑带动教育教学创新,为师生提供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学环境。建设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高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开展智慧教学平台使用培训和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推动教学数字化迭代升级和智慧教学应用发展,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创新教研形态,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着力抓好质量管理。从“1.0”迈向“2.0”,持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专业,撤销停招低质专业,增强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度。落实国家专业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落实五育并举育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以本科专业评价结果为牵引,开展“创B增C减D”行动,重塑升级传统专业,锻强提质优势专业。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跨学科拓展教育、实践教育“五平台”课程体系和课程实践、集中实践、双创实践、劳动实践“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注重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养。健全教材选用管理与监测评价机制,按照“四优先一必须”原则选用教材,将教材使用年报作为加强教材监管的重要抓手,严把教材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学院和工业大数据行业学院,形成人才培养高地。构建“四查五评四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敏捷响应—有效改进”的教学质量改进循环机制,筑牢教学质量保障网。
着力改革教学评价。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导向作用。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组织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采取教师学生基础评价、同行督导认定评价、院部管理评价、学校审定评价的“三评一审”模式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健全知识、能力与素质考核并重,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存的多元化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设立“董事长教育教学奖”,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三优”评选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教学,促进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