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2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机电工程学院

日期:2022-03-04 10:01:5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制与层次:四年,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具备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能够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产品研发、设备维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分析、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供配电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供电、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等。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软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融合行业技术标准、岗位操作规范等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电力行业、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技术开发、设备管理与维修、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

学制与层次:四年,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等专业知识,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现代机器人编程、安装、调试、维护和操作技能,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并具有独立解决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机器人系统的集成、编程、调试、操作及应用系统维护与管理的一线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力学、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编程与仿真、运动控制系统、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基本制造技术训练、电工实习、工程认知实习、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分析、机器人综合技术训练、机器人驱动技术技能训练、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实训、机器人离线编程与工程仿真实训、机器人安装与维护实训、机器人拆装实训、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劳动教育、毕业设计、毕业教育、课程设计等。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是学校新建专业,基于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机械、电气、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依托枣庄学院“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区域行业企业特色,专业设置体现了新工科理念,面向机器人工程领域,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和先进教学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现场编程、运行维护、与故障诊断,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人工智能、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制造,电子技术、自动化及计算机等领域,也可在众多新兴的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高技术企业创业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校企合作)

学制与层次:四年,本科

培养目标: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智能制造方向。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研究应用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需求,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较好的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及运营管理或在相关行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CAD/CAM、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等。

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制造过程认知实习、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机电综合技术训练、制造执行系统技术应用实训、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实训、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分析、制造执行系统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综合技术训练等。

特色与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项目核心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智能制造方向)是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根据“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家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托枣庄学院“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区域行业企业特色,专业设置体现了新工科理念,面向智能制造新兴工程领域,课程设置体系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具有“理论教学+校内实践+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1)在智能制造加工、工业互联网、制造行业系统集成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工作;(2)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3)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4)从事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5)从事技术监理和销售、服务工作;(6)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工业设计(校企合作)

学制与层次:四年,本科

培养目标:与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3D仿真方向。工业设计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本位,以创新创业和应职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创新性、实践性、职业性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相结合的道路。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兼具工程素养与人文素养,掌握多学科知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具有综合性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于企业创新并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技术发展,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设计机构、研究所及相关领域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D仿真制作、动画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以及相关领域的制造、策划、研发、教育或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构成基础、二维设计表现、三维设计表现、动画设计基础、3D仿真设计基础、创意思维和表达、模型设计与制作等。

特色与优势:本专业师资综合素质较高,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是我校独具特色专业,高水平应型专业群建设项目之一。在办学模式上以“双元双创,创协同育人”的培养思路,搭建产学研平台,实施“3+1”的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元双创主体育人模式:双元平台(学校和企业),双元身份(学生和设计师),双元师资队伍(教师和工程师),双元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双创(创新和创业)形成了校企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创、技术共研,最终达到就业共助、资源共享的双元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在知识体系建构上融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一体,形成“一体两翼”的专业建设格局,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平台、职业发展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集中实践平台,“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业方向:可从事工业产品设计、日用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结构设计、交互设计、产品三维仿真设计、动画设计、品牌设计与策划、也可从事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影视片头制作、产品包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