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理学院
数理类
数理类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师范、非师范)、统计学、物理学(师范、非师范)三个本科专业。第一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一学年末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分流到各专业学习。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数学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及教育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中学、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数值计算、运筹学、抽象代数、数学软件类课程 (C, JAVA, MATLAB, Python 等) 、数学建模、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前景:可从事与基础教育相关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可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与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保送到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与文化素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受到良好的学科研究训练,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能够在科技、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代数与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数值计算、运筹学、抽象代数、数学软件类课程 (C, JAVA, MATLAB, Python 等) 、数学建模、泛函分析、金融数学、精算学等。
就业前景:可从事与基础教育相关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可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与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可从事通信、网络等IT行业的工作。
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保送到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统计学/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具备通过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的同时能够适应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统计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计算与软件、统计软件类课程(R、SAS、SPSS、MATLAB、Python等)、常微分方程、试验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模型、测度论、数学建模、金融数学、精算学、计量经济学等。
就业前景:可从事各类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的相关领域统计分析与决策工作,从事各类事业单位(政府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相关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各类企业单位(国有、外资、合资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计算机开发及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保送到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物理学(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及物理学前沿领域的知识,从事高中等学校物理教学与教育管理及物理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符合毕业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系列课程、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物理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前景:高、中、初等学校的教学或教育管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
物理学(非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符合毕业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系列课程(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息论与编码基础、通信原理、密码学基础、光信息处理实验、激光物理、凝聚态物理基础、材料物理基础、晶体学、薄膜材料、材料分析、计算物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磁控溅射原理与应用、X射线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前景:可从事通信、网络、电子等IT行业的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推广、管理、产品检测及鉴定工、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也可应聘到各类外资、合资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与管理和计算机开发及应用等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
化学类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学类下设的化学专业为化学(师范)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应用化学(理学)专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自主意愿,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于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
化学(师范)/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化学信息学、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型实验、教育学原理、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等。
就业前景:中等学校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
应用化学/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符合毕业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化学信息学、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型实验等。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是,针对高水平科研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开设多层次、分级递进的科研实践实训环节。
就业前景:科研机构、环保、化工、检疫、食品加工、半导体、制药等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继续在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也可保送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