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81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物理学院

日期:2021-04-15 21:22:42

物理学类---物理学

一、专业特色

物理学专业由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先驱、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先生于1956年创建,是原郑州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   

物理学专业是河南省首批名牌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是教育部、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参与单位,开办有物理学“钱三强英才班”、“尚光菁英班”。

物理学专业拥有雄厚的学科支撑平台,如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博士点、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生物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点,物理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

物理学专业拥有一支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2个。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物理学专业已成为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物理思维敏锐,能够在物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和国际视野,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物理学人才。

三、专业方向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工学、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粒子物理、计算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五、学制及学位

学制4年,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发展前景

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学专业背景,除了从事物理学前沿研究之外,更是光电、通信、电子、电气、信息、材料、能源等专业领域的急需人才。50%左右的毕业生会继续深造,其中包括出国深造、保研、考研等。深造的专业多为物理学相关专业,也有部分同学选择非物理学专业进行深造。近几年,物理学专业推荐的免试研究生大多数被中科院系统(如: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推免比例连续多年超过20%,在学校众多专业中位居前列。

代表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钱三强英才班”,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举办“尚光菁英班”。

2019年9月19—22日,成功承办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秋季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为期三天,会议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等形式交流,并围绕物理学相关专业领域分设20个专题分会。会议注册人数达到5509人,接收投稿1957篇,有72家单位现场布展,注册人数、接收投稿数以及参展单位均创该系列会议历史新高。

近几年,学院先后加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江门中微子探测(JUNO)国际合作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国际合作组。  

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   

一、专业特色

应用物理学专业依托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雄厚的学科支撑平台,拥有物理学一级博士点、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博士授权点,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生物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学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实现本专业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应用物理学专业拥有一支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2个。

应用物理学专业立足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开展了超硬材料、半导体纳米物理与器件、金属物理与轻合金材料、金属与陶瓷纳米粉体技术、负膨胀材料制备与机制、材料计算设计与模拟等多个材料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受到良好的物理学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应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或者具备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方向

材料物理、激光技术方向

四、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子技术、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五、学制及学位

学制4年,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发展前景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既具备了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在交叉学科的进一步深造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也使得近几年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继续深造的比例不断提高。同时直接就业的毕业生选择面广,多数毕业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物理学类---电子科学与技术   

1、专业特色及师资队伍

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郑州大学计算技术专业,是河南省最早的计算机专业。199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自1993年以来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和积累,该专业已具有较好的硬件条件和学术积淀,目前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95%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较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教学队伍。

专业定位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及河南区域经济建设,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信息学科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近年来,学科高度重视科研水平的提升,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学科首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以及多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了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首的师资队伍和特色研究团队,形成了长期稳定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多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各类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学科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依赖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办学基础日趋扎实,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高端和领军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计算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类学科的统称,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模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索、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

郑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两个专业(专业代码分别是080901和080902)。两个专业具有共同的基础,又各有不同的侧重。本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详细论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实施与管理等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能从事解决计算学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具备学术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的学生可在IT行业、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相关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部署和管理等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主干课程、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主干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量统计、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人工智能。

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从第5~8学期专业培养),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未来深造及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40%以上,主要去向为清华、北大、浙大等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海外知名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主要去向为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知名ICT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物理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专业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于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河南省最早开设的仪表类专业。2005年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2014年获得“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2017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8获批微纳加工技术与微纳器件河南省创新团队和河南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获批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方向工程博士招生资格。

近年来,学院领导和学科师生响应郑州大学双一流高校内涵建设的号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深化改革、创先争优,荣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和科研奖项,学科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单项额度连创新高,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有代表性的科研课题获得立项。2019年,本学科与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创新联盟,带动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气敏传感器件和仪器仪表行业发展,为郑州市智能传感谷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依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26人拥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中原学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等。从高端仪器前端声、光、核、磁等测量机理的基础研究,中端的基于微纳传感器件制备,到末端的新型能源器件和仪器仪表研发装备,目前本学科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能打造仪器仪表学科全生态链的产学研高地。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传感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测控系统等复杂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家化视野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本学科所必需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原理与方法;掌握电路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等基本技能;

2、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趋势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业,本专业所属行业发展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法津、法规、标准、规范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与开发能力,掌握软、硬件设计和调试方法。具备测控系统开发及应用、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开发与应用、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信息智能化处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系统开发、工程实现等方面的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

4、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测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精密仪器、智能化仪器和自动化仪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可适应高等院校、厂矿、高科技企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专业管理等单位的相关工作。

四、主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智能仪器原理等。

五、学制及学位

学制4年,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发展前景

40%左右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涉及仪器仪表、电子、计算机应用、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教师科研团队研发的“RF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净化再生系统”已经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核电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累计回收净化再生六氟化硫上千吨。研发的氢气纯度分析仪在电力行业拥有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六氟化硫气体固化提纯这样的技术创新在业内属于首创,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称号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