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6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日期:2021-01-12 10:44:18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和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民族学、中国史和社会学三个硕士一级学科,2018年,获得民族学博士点一级学科授予权。同时学院具有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和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青海研究基地等5个科研基地,主办《青海民族研究》、《青藏高原论坛》两刊,《青海民族研究》为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2020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是青海省唯一的双核心期刊。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现有教师42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8人,民族学团队被青海省人才办确定为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小高地”,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135’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4人,基本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学位、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团队。多年来,出版专著160余部,发表论文1800多篇,总共承担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30余项,国家民委、青海省社会基金项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60余项,自拟项目40余项,获得各种项目经费支持600余万元。 自1986年以来,本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4项;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项;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以上荣誉奖50余项。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该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开放包容、坚强忍耐的品质,具备扎实的蒙古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兼通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蒙古语书面、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具有初步的蒙古语言文学研究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在民族地区政府机关、文化教育、科研、对外交流等单位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本科,学制四年。该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崇高社会公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专业伦理,掌握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社会工作主要方法和技能,并具备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评估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社会工作:本科,学制四年。该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