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33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日期:2021-01-08 10:59:28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物联网技术领域、企事业单位,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具有信息产品的设计、检测、通信、管理等能力,能从事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监控、智能电子布展、无线传感网、RFID射频系统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专业技能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行业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电子信息行业又一发展重点方向,他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实现了物体与物体的互联、物体和人的互联,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特征,使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2009年开始,物联网产业逐步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美国提出“智慧地球计划”,欧盟也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中,预计201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3300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25%。我国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就业前景: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网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网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体系说明及课程体系结构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归纳整理出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书制度,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形成了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岗证课”融通的课程体系。

(1)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特点,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进行教学。

“入门”阶段主要是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专项”阶段主要是针对专业某一项专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各种专项技能;

“综合”阶段主要是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或顶岗实习完成综合能力训练,获取职业能力。本专业三个学习阶段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三阶段学习与课程关系对应图

(2)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由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集中实践专项学习环节模块、社会能力课程模块和通识课程模块五个模块组成。

专业基础课程和社会能力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必备素质的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职业领域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是直接针对职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是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课程。

集中实践专项学习环节是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

通识课程模块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底蕴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从业综合素质。

表4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表

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说明及实践教学课程(环节)

把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模块能力梯次递增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如表5所示。

3.对基础能力模块课程和通识课程模块内容要求的简要描述

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必备素质。该模块课程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通识课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侧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底蕴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从业综合素质。

表5 实践教学课程一览表

序号

模块

名称

主要实训项技能

考核要求

参考学时(周)

进度

1

基本技能训练模块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

1、能够识别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类别与型号。

2、能够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元器件的参数及性能进行检测。

实操测试+实训报告+平时成绩

1

第一学期

2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

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实训

能够通过电子工艺文件的指导及作业指导书独立完成小型电子产品的组装。

实操测试+实训报告+平时成绩

1

第二学期

单片机

项目实训

选择合适的器件与电路,借助开发工具及编程软件完成小型单片机应用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实训报告+平时成绩

1

第三学期

3

综合技能应用训练模块

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

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能进行物联网电子线路的测试、设计;

2.能进行物联网硬件和传感装置的安装、调试;

3.能进行物联网系统升级改造;

4.能进行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设备维护和简单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5.无线组网安装测试能力

实训报告+平时成绩

1

第四学期

毕业设计

结合顶岗实习岗位自选题目或按参考题目进行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5

第五学期

顶岗实习

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顶岗实习或选择系部统一联系的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

10

第五、六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