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专业相关的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以及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领域或部门从事设计、控制系统集成、应用及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具有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目标3: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目标4: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设计、智能控制、信息处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5:能在机器人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应用及维护、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培养规格(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器人结构与控制系统研发、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机器人系统分析、设计、调试、运行、管理及维护的基本能力。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80学分,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学制四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不能超出规定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机构学、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运动控制系统等。
【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学生接受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智能制造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电气、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机械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训练, 掌握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1)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子电工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等基础知识;
(2)具有智能制造工程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基本工艺操作和智能工厂信息系统管理等基本技能;
(3)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有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从事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智能制造工厂中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的运行、管理、维护和维修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具备智能工厂及智能生产线信息管理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获取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
(5)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自主择业能力和初步的创业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设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学、智能制造工程导论、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机床与编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智能工厂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MES)、智能装备及其故障诊断等。
【专科】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专业代码:600209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职业领域 | 职业岗位 | 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等级、颁证单位) |
1 | 汽车销售企业 | 汽车销售、服务顾问 | 汽车营销师(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2 | 汽车交易市场 | 汽车鉴定与评估 | 汽车鉴定评估师和汽车估损师证书(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3 | 汽车4S店 | 汽车检测、汽车维修 | 汽车维修工(初级 中级 高级) 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4 | 汽车制造企业 | 生产、设计、管理等技术服务 | 汽车装配工(初级 中级 高级) 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的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力学、材料、机械识图、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汽车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基本知识。
(5)掌握车载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汽车性能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7)掌握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流程及基本知识。
(8)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及维修的基本知识。
(9)掌握汽车专业英语的基本知识。
(10)掌握万用表、诊断仪和四轮定位仪等汽车检修仪器设备基础理论和操作规范。
(11)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够识读汽车零件图、总成装配图和机械原理图。
(5)具有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能力,会使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
(6)具有汽车各大总成机构拆装的能力,会检修汽车各系统故障。
(7)具有汽车维护和性能检测能力。
(8)具有按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规范流程进行接车的能力。
(9)具有新能源汽车检修能力。
(10)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检修常用仪器设备。
(11)具有查阅各类汽车维修资料的能力。
【专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电气自动化技术(5603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企业工程部门常规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业企业生产部门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维护;电气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部门的生产设备操作、产品测试检验和生产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气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生产和销售企业营销部门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具体从事的首次就业岗位为:电气控制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岗位。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维修岗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岗位。
序号 | 职业领域 | 职业岗位 | 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等级、颁证单位) |
1 | 制造业 | 电工、弱电设备的安装、强电设备安装 | 维修电工证(初级 中级 高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2 | 制造业、电力行业 | 电气设备检修、供配电操作与维护岗位 | 维修电工证(初级 中级 高级)、可编程控制设计师(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3 | 制造业、电力行业 | 电气系统设计与技术服务、自动化生产线维修维护 | 维修电工技师(初级 中级 高级)、电气工程师(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4 | 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 电气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 | 售后服务工程师(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制造行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能,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开发与设计、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 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3) 具有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仪表检测与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单片机及测控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
(4) 具有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策略组态、投运及运行维护等专业技术知识;
(5) 具有电气识图、生产工艺及设备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
(6) 具有工厂供电、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
(7) 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8) 具有电机与电器产品制造工艺、检验方面知识;
(9) 具有电机与电器产品、生产工艺编制及电机与电器产品的生产组织管理知识;
(10) 具有高电压测试技术和测试手段,熟悉现代高压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 具有工程制图、电气识图和绘图能力;
(2) 具有常用电器设备及电器线路维修工作的能力;
(3) 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故障处理、技术改造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4) 具有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的初步应用能力;
(5) 具有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策略组态、系统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和管理能力;
(6) 具有对自动控制设备进行选型、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
(7) 具有简单的单片机测控系统设计与调试的能力;
(8) 具有中小企业、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能力;
(9) 具有变频调速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能力;
方法能力
(1) 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社会能力
(1)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
3.素质结构
(1) 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政治敏锐力较强;
(2)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
(3) 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4) 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5)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6)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善于组织协调,能适应各种社会环境,不断开拓创新。
【专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代码:600209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岗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及调度、客运组织、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岗位,从事线路敷设施工、上电调试、安装维护、列车运行控制方面的工作;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维修岗位,从事电力、牵引供电、遂道通凤设备、车站环控、上下楼梯、自动扶梯检修等工作。
序号 | 职业领域 | 职业岗位 | 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等级、颁证单位) |
1 | 城轨交通客运组织 | 车站值班员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值班员证 |
2 | 城轨交通行车组织 | 行车值班员员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资格证 |
3 | 城轨交通调度与指挥 | 行车调度员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资格证 中级、高级、 |
4 | 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 机电设备维修师 | 机电设备维修证 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
5 | 城轨列车员、列车值班员,客运员、客运值班员 | 列车员、列车值班员、客运员、客运值班员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员证、车站客运值班员证 中级、高级、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员资格证 中级、高级、 |
6 | 轨道交通车站与站台服务 | 列车维修技师 | 列车维修技师 中级技师、高级技师 |
7 | 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 列车乘务员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乘务员资格证 中级、高级 |
8 | 轨道交通信号设备 | 信号工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资格证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道路运输行业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基本知识。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场、通信信号、车站机电设备、车辆等基本知识。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乘客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辆段行车组织、调度指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预案及基本处置方法。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设备的识别、操作运用和监控能力,能够对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电扶梯等系统及设备进行监视、操作及故障处理。
(5)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运用、设备操作及票务处理能力,能够正确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办理售票、监票、补票、退票、发卡、充值、退卡等作业。
(6)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客运服务及事务处理能力,能够组织开展车站日常运作、客流组织疏导、客流调查与预测、车站客流组织方案编制与分析、乘客服务、乘
客投诉与纠纷处理、站容环境保持等工作。
(7)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辆段行车组织、施工协调处理能力,能够组织开展控制台监视与操作、接发列车、施工行车组织等工作。
(8)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辆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专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专业代码:560702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职业领域 | 职业岗位 | 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等级、颁证单位) |
1 | 汽车销售企业 | 汽车销售、服务顾问 | 汽车营销师(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2 | 汽车交易市场 | 汽车鉴定与评估 | 汽车鉴定评估师和汽车估损师证书(初级 中级 高级)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3 | 汽车4S店 | 汽车检测、汽车维修 | 汽车维修工(初级 中级 高级) 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4 | 汽车制造企业 | 汽车质量与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返修 | 汽车汽车装调或检验工(初级 中级 高级) 人力资源与保障局、行业协会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修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制造业,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汽车质量与性能检测、汽车故障返修、汽车机电维修、服务顾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熟悉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要素。
(4)熟悉电路图的组成要素及电工特种作业基本知识。
(5)了解单片机原理与控制知识。
(6)掌握汽车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7)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方法。
(8)掌握汽车质量评审与检验的相关知识。
(9)掌握汽车检测常用仪器、工具和设备的选择、维护与操作规程。
(10)掌握汽车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相关知识。
(11)掌握节能与新能源相关知识。
(1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维护等相关知识。
(13)了解汽车制造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14)了解汽车销售、保险和理赔、旧车鉴定和维修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
(15)了解车身表面修复方法与要求。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够识读汽车零件图、总成装配图和机械原理图。
(5)具有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能力,会使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
(6)具有汽车各大总成机构拆装的能力,会检修汽车各系统故障。
(7)具有汽车维护和性能检测能力。
(8)具有按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规范流程进行接车的能力。
(9)具有新能源汽车检修能力。
(10)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检修常用仪器设备。
(11)具有查阅各类汽车维修资料(包括英文资料)的能力。
【专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机电一体化技术(5603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
装备制造大类(56) | 自动化类(5603) |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2-02-07-04); 机械设备修理业(43) |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技术员; 自动生产线运维技术员;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技术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技术员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 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绘制机械图、电气图等工程图的基础知识。
(4)掌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公差配合、机械加工等技术的 专业知识。
(5)掌握电工与电子、液压与气动、传感器与检测、电机与拖动、运动控制、PLC控 制、工业机器人、人机界面及工业控制网络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6)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制造单元的运行与维护等机电综合知识。
(7)了解各种先进制造模式,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以及制造自动化系统、制造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8)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识读各类机械图、电气图,能运用计算机绘图。
(5)能选择和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能进行常用机械、电气元器件的选型。
(6)能根据设备图纸及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和调试。
(7)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8)能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
(9)能对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单元进行运行管理、维护和调试。
【专科】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560204)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五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装备制造大类 (56) | 机电设备类 (5602) | 通用设备制 造业(34 ); 专用设备制 造业 (35) | 机床装调维修工(6 -20 -03 -01 ); 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 (2-02-11-01 ); 装配钳工(6-20-01 -01); 设备工程技术人员(2 -02 -07 -04) | 数控设备机械装调; 数控设备电气装调; 数控设备维护维修 ; 数控设备售后服务与 技术支持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机床装调维修工、机械设备装配人员、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 能够从事数控设备机械装调、数控设备电气装调、 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数控设备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 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 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 -2项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 -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工程力学、识图与制图、公差配合、机械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机械装配工艺、精度检测等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相关知识。
(6)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的相关知识。
(7)掌握 PLC基本原理和编程的相关知识。
(8)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和操作知识。
(9)掌握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
(10)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相关知识。
(11)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备识读电气、机械、液压气动等工程图的能力。
(5)具备数控机床机械及电气部件安装与调试能力。
(6)具备数控机床 PLC程序的编制能力。
(7)具备数控系统参数设置与调整能力, 具备驱动器优化能力。
(8)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及简单程序编制能力。
(9)具备工件检测及误差分析能力。
(10)具备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定位精度、运动精度的检测和调整能力。
(11)具备数控机床日常的保养、维护、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机械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机械行业和相关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机械工程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机械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3:具有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目标5:能够为国家建设、地方经济服务,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控制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其业务能力达到工程师水平。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实践。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熟悉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 |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专业基础 知识
|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重点掌握电、磁、及电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 《大学物理A》 | |
掌握理解工程基础知识原理,能够将其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够对机械工程问题相关的光、声、电、热等物理现象和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 ||
专业方向 知识
| 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行业产业政策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
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控制的设计工具、技术和资源。 |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理解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 《生产管理》、《机械创新设计》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编制制造工艺的能力
| 《大学物理实验》、《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数控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液压实验》、《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 《计算机绘图训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
关键能力 | 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能理解、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械加工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发展规划》、《创业基础与指导》、《就业指导》、《公益劳动》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6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学分 | 专业教育课学分 | 实践教学 学分 | 素质拓展 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必修课学分 | 通识选修 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学分 | 学科基础课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 学分 | 176 | ||
43 | 8 | 58.5 | 8 | 8.5 | 42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不能超出规定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
六、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等。
【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光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 1:能够适应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电子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分析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具备承担机械电子产品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目标 3: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
目标 4:能够评估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目标 5: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定位,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目标 6:能够与时俱进,应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科技发展挑战,实施技术创新。适应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发展需求,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能力。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服务于机械、机电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对应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熟悉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 |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专业基础 知识 | 具有从事机电工作所需的相关的技术基础知识 | 《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CAD/CAM技术》 | |
掌握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机械制图》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 | ||
专业方向 知识 |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行业发展动态及掌握机器人相关的关键技术 | 《DSP原理与应用》、《机器人应用技术》 | |
了解检测技术方向发现趋势;掌握检测相关的关键技术 | 《机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和现状 | 学术讲座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通过相应课程的学习,能够完成机电产品的机械方面的安装、调试工程应用能力;机电产品的设计思想;具有制图、计算、测试、调研、电气控制等基本技能。 | 《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工电子实验》 | |
关键能力 |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电子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实验》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8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学分 | 专业教育课学分 | 实践教学 学分 | 素质拓展 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必修课学分 | 通识选修 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学分 | 学科基础课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 学分 | 178 | ||
43 | 8 | 60 | 9 | 8 | 42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学制四(五)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不能超出规定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干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沿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家电网、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设备管理、安装调试、检修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具有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目标3: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目标4: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5:能在电气工程级自动化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设备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力系统、工业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接受电工、电子、控制、计算机应用及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电气工程领域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运行与控制的基本能力。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熟悉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 |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建模 |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专业基础 知识 |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重点掌握电、磁及电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 |
掌握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分析、设计常用电路,会使用软件进行仿真,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对电路进行软件、硬件调试 |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实验》、《电子工艺实训》 | ||
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种电气设备基本性能及图形和文字符号,具备一定的画图和读图能力 | 《电气CAD》、《工程制图》、《电子绘图》 | ||
掌握经典控制理论,运用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对复杂控制系统建立精确的模型并进行仿真 |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系统仿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 ||
专业方向 知识 | 掌握强电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变换的过程及方法,掌握电机电器的基础知识 | 《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机与拖动实验》、《电气工程概论》 | |
掌握运用某种控制器独立设计控制电路,具有一定的编程和调试能力,熟悉电路板设计和制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团队协助和工程项目开发能力 | 《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与PLC实验》 | ||
掌握电力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发、供、输、配电的要求,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设计简单的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 | 《电气工程概论》、《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计算机控制系统》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掌握供配发输电中的相关电气电机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掌握供配发输电中工程相关知识 | 《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测量技术》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相关电气设备,了解本专业中某一行业的生产流程或实际工作情况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根据供配发输电的要求,熟悉掌握相关方向的行业知识,能够完成某个完整电力系统及相关控制器的设计,包括软件和硬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设计》、《机器人创新实践训练》 | |
关键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供配发输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电气工程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科技竞赛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与指导》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7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 | 专业课程学分 | 实践 教学学分 | 素质拓展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教育必修学分 | 通识教育 选修学分 | 专业课 必修课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任选课、职业方向接口)学分 | 177 | |||
43 | 8 | 47 | 12 | 17 | 42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学制四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等。
【本科】车辆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车辆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车辆行业从事车辆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目标2:掌握工程图学、力学、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目标3:具有车辆整车及零部件设计、改装和制造、车辆性能试验检测的能力;
目标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车辆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升级改造能力;
目标5:具有本专业工作和学习所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培养规格(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原理、车辆理论、车辆电子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车辆设计、车辆制造、车辆检测、车辆试验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车辆设计、车辆试验与检测、车辆制造与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熟悉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知识以及方法论知识 | 《大学英语(听说读写)》、《专业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 |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专业基础 知识 |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重点掌握电、磁、及电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 《大学物理》 | |
掌握通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电路故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进行电路调试检测。 |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工电子实验》 | ||
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机械学、力学、液压等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机械学力学的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的能力。 |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流体力学与热力学》、 《车辆制造工艺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 | ||
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的读图、识图、绘图相关知识,结合绘图软件具备一定的画图和读图能力 | 《计算机绘图技术》、《机械制图》、《车辆零部件测绘实习》、《车辆三维建模》 | ||
专业方向 知识 | 掌握车辆构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车辆电气构造的基础知识,掌握电机电器的基础知识,掌握车辆理论和车辆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车辆设计及总成设计能力,熟悉车辆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团队协助和工程项目开发 | 《车辆构造I》、《车辆构造II》、《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试验学》 | |
掌握车辆设计与改装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车辆设计与改装的要求,分析车辆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具有设计改装的能力 | 《专用辆结构与设计》、《车辆改装技术》、《专用车车辆实习》《车辆试验学》 | ||
掌握车辆维修与服务的专业知识,具有对车辆进行诊断检测与技术服务的能力 |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车辆服务工程》、《车辆检测与诊断》《车辆试验学》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知识; | 《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车载网络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机械加工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学科研究讲座》、《创新教育讲座》、《新生研讨课》、《车辆零部件测绘实习》、《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整车拆装实习》《车辆试验学》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具有一定机械工程基本设计能力;具备整车和零部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的能力;具备汽车诊断与检测能力;具备汽车保养维护能力;具有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车辆试验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车辆设计课程设计》、《车辆电器实训》、《整车拆装实习》、《车辆电控实训》、《车辆生产实习》 | |
关键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车辆改装设计或车辆服务检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专用车辆实习》、《车辆服务检测实习》、《车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9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学分 | 专业教育课学分 | 实践教学 学分 | 素质拓展 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必修课学分 | 通识选修 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学分 | 学科基础课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 学分 | 179 | ||
43 | 8 | 50.5 | 17.5 | 10 | 42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最长不能超出专业标准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六、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车辆构造、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试验学。
【本科】工业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工具性、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专业设计部门、 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及相关的传播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备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
目标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设计理论和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材料及加工、模型制作等基础知识;
目标3: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和创造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
目标4:具备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目标5:具备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 | 《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应用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 | 《高等数学A(I)》、《高等数学A(II)》 | |
专业基础 知识 |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重点掌握电、磁、及电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 《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实验》 | |
掌握通用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电学知识指导后续的工业产品设计。 | 《电工学》 | ||
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机构和零件的特性,掌握各种工业产品产品图形和文字符号,具备一定的画图和读图能力,并能够加工各种零件的动手能力 | 《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金工实习》、《工程力学》 | ||
有一定的设计表现基础,能够运用美学的知识指导设计,并能够较真实客观的呈现给受众 | 《结构素描》、《色彩》、《透视学》、《构成艺术设计》 | ||
熟悉工业设计和多个学科的交叉关系,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等基础知识,为做出人适机、机宜人的设计做基础。 | 《工业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材料成型与工艺》 | ||
专业方向 知识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专业知识,能够用软件表现产品和平面类设计 | 《计算机辅助设计I》、《计算机辅助设计II》、《计算机绘图技术》《Solidworks》 | |
熟悉工业设计的发展史,掌握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语言,了解工业设计心理学、能够对产品的形态进行解读并开发和创新设计 | 《工业设计史》《设计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心理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仿生设计》、《产品语义学》、《改良设计》、《交通工具设计》 | ||
掌握视觉传达的专业知识,根据平面设计中的要求,细分平面设计每一个模块,并进行讲解,学生对设计中的传播能够更好的掌握 |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图形创意设计》、《包装设计》、《装饰绘画》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能够对设计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把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知识,从设计调研到产品成型到最后产品的展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设计管理》、《产品系统设计》、《展示设计》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产品的快速表现,有一定的速写能力 | 《产品实物速写》、《设计快速表现》、《写生》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熟悉掌握模型制作及产品的结构和装配关系,能够完成一个完整产品,从创意到结构到模型制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型制作》、《产品专题设计》 | |
关键能力 | 能够了解当前行业动态和市场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业设计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竞赛专题设计》、《市场调研》、《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与指导》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6.5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学分 | 专业教育课学分 | 实践教学 学分 | 素质拓展 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必修课学分 | 通识选修 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学分 | 学科基础课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 学分 | 176.5 | ||
43 | 8 | 39.5 | 23 | 12 | 43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最长不能超出专业标准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设计学、机械工程。
六、主干课程
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心理学、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构成艺术设计、产品形态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专题设计。
【本科】交通运输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方法技能,熟悉交通港站与枢纽和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目标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交通运输组织、运营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目标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交通运输装备管理、改装、维修和解决交通运输装备以及汽车高效合理运用的能力;
目标5: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交通运输港站规划设计、交通运输装备研究和解决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组织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交通运输装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和交通运输装备运用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合理组织运输生产、有效利用运输设备,以获得最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培养规格矩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实现途径 |
知
识 | 工具性知识 | 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听说读写,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软件。 | 《大学英语(听说读写)》、《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自然科学 知识 |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 | 《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 |
专业基础 知识 | 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电、磁、及电磁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掌握通用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电子系统,进行电路调试检测。 掌握本专业的工程制图和力学分析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 。 |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工程学》 | |
专业方向 知识 | 掌握汽车的结构、车用燃料、车用润滑油料、车用工作液、汽车轮胎和汽车电器的基础知识。 掌握交通运输调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知识。 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知识。 | 《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运行材料》、《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交通安全工程》 | |
相关学科 专业知识 |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掌握交通运输中的法律法规、物流、港站与枢纽建设等道路运输管理知识,或者掌握交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汽车设计、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等技术应用知识。 | 《物流工程》、《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 |
能
力 | 专业基本 应用能力 |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中某一行业的生产流程或实际工作情况 | 《整车拆装实习》、《汽车电控实训》、《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交通运输场站实习》、《交通运输管理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 |
专业核心 应用能力 | 能够按照运输技术经济的要求,合理进行运输组织调度。 | 《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运筹学》 | |
关键能力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运输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 《整车拆装实习》《交通运输场站实习》、《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交通运输管理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 | |
素
质 | 人文社会 身心素质 |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公民道德,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职业素质 |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精神等。 | 《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 |
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学校对本科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修学分不少于178学分,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见下表:
通识教育课学分 | 专业教育课学分 | 实践教学 学分 | 素质拓展 学分 | 总学分 | |||
通识必修课学分 | 通识选修 课(通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学分 | 学科基础课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学分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拓展任选课) 学分 | 178 | ||
43 | 8 | 43 | 22 | 11 | 43 | 8 |
四、学制和学位
1.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可办理休学或保留学籍等形式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服兵役等社会工作,但最长不能超出专业标准学制2年。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技术经济。
六、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