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材料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1. 历史沿革
2002年,开始招收“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升本专业。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专业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和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心设计、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借助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市、地区能源化工优势,与多家大中型化工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如神马集团尼龙化工、京宝新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专业实习基地。并在逐年增加产学研课题项目研究,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
现在校学生4个年级共计426人。
3.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掌握化工、石化、材料、能源、环保、轻工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工学科理论前沿、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动态,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进行化工工艺、设备设计及新产品开发基本能力,能在能源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操作、分析检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4.专业特色
能源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
5.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
6. 毕业生去向:(详见附录1)
考取国内高校相关、相近专业研究生;
各类化工生产相关的企业和公司;
化工相关的设计单位和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相关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能源化工、化学品、化工设备、化学仪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贸易与技术管理工作。
7. 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8. 教学团队:
化工教研室为我院最早设置的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7人。教师团队学缘广泛,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重点大学。师资队伍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
9. 教研/科研
《化工原理》为校级精品课程,《化工管道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及《煤化工工艺学》为特色网络课程。主持编写了特色教材《化工管道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多部教材,参编规划教材十余部,承担河南省“十一五”化学类专业本科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
化学工程教研室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学科及专业建设,现化学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自2008年来,承担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0余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8项;横向工业化项目7项,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现正在公开的专利5项。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共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
10.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室建设逐步提升,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CAD、煤化工和高分子化学等实验室供本专业教学使用。同时,引入化工实训仿真软件和Aspen Plus计算机模拟等软件辅助实践教学。具有大型仪器设备41多台(套),仪器设备总计2766万元。2016年被确立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成立于2007年,由原土木工程专业(建材检测方向)发展而来。我校于1993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材检测与研究专业方向,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新型建材制备为主的研究领域,并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设置建材与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新型建材制备两个方向。
二、师资队伍及研究方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博士9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立项科研成果50余项,获奖项目20项,目前在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0篇,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论著10余部。建筑材料教研室长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住建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市科技局项目等大量科研任务,已在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教学条件
依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有河南省“材料加工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团队”、 河南省“建筑材料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建筑材料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材料工程硕士培育点”,负责该专业建设的建筑材料教研室被评为河南城建学院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该专业有专属科研平台“河南城建学院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经过多年发展,该平台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粉煤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和“平顶山市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四、实验条件
河南省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平顶山市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固废中心建筑面积3000m2,设有TEM室、SEM室、XRD室、XRF室、FITR室、成型室、养护室、强度室、热工室等22个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20余台/件,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等专用设备600余台件,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具备材料制备、微观分析和宏观性能检测的能力。该平台立足河南省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矿山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等研究。目前,中心已成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和师生教学、科研的窗口。
五、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土木工程结构与检测等方面理论和知识的,熟悉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建筑材料制备及质量检测学科前沿的,并熟练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具备执业工程师或注册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应用、工程检测等行业,胜任性能检测、质量控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具备设计分析、研究解决建筑材料与制品的制备和检验、土木工程结构检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从2007年招生至今,已培养本科、硕士500余人,其中有多名毕业生走向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和建材行业的领导阶层、高校教师阶层,全国多家大型国企如中铁、中建、中交、中航、省级建筑科学研究院、省级建筑材料研究院等都有本专业的毕业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08年,每届毕业生人数从2012届的51人,增至近几届的80~100人/年。截止2017届毕业生,已累计为社会培养500余名本科生。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尼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功能材料为主的研究领域,设置建筑高分子材料、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和尼龙产业技术学院三个方向。
二、专业培养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知识,高分子合成工艺及成型加工技术知识,熟悉高分子材料制品设计和开发应用,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前沿,具备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及模具设计等能力,能在石化、建材、喷涂、包装、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尼龙产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尤其是尼龙化工方面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尼龙及聚氨酯制品设计和开发应用,了解尼龙产业学科前沿,具备尼龙及聚氨酯材料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及模具设计等能力,能在尼龙原料化工、尼龙化工、高分子聚合、尼龙改性、尼龙纺丝、尼龙切片、浇铸尼龙、特种尼龙、尼龙酸及聚氨酯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工艺设计、检验测试、技术研发及尼龙产品技术贸易等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人。师资队伍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组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凝聚力强和整体实力强的教师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主干学科及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干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及应用、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等专业课程,并在建筑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和尼龙产业技术学院等方面开设多门选修课。其中,《材料科学导论》、《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为2017年度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的科研平台主要依托于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河南省“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平台、“材料工程硕士培育点”建设平台和专属的科研平台“平顶山市尼龙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三个专业实验室:(1)高分子物理实验室;(2)高分子化学实验室;(3)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室,以及2016年确立的河南省材料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高温裂解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旋转黏度计等10余台/件,高分子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等专用设备30余台/件,具备高分子材料制备、微观分析和宏观性能检测的能力。
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横向项目3项,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共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十余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材料化学专业简介
一、 历史沿革
材料化学专业是我院于2013年新开设的一个以新能源材料及涂装材料为主要方向的本科专业,属于理工结合、授予工科学位。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材料组成、制备工艺、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等知识和技能的,并熟练运用到材料制品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程实践中,具备设计分析、研究解决材料化学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胜任在新能源材料、涂装材料及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分析检测、工艺设计、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沟通与协助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 培养特色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为有机化学、机械制图与CAD、物理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化工原理、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新能源材料方向开设了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碳材料工艺基础、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材料类课程;涂装材料方向开设了涂料树脂合成工艺、涂料配方设计与应用、助剂化学及应用、涂料调色等涂装材料类课程。与课程配套的还有大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在新能源材料、涂装材料领域进行配方、工艺及反应器设计、材料制备、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该专业设备完善,能满足新能源材料、涂装材料的制备及样品性能测试等表征需求。
四、 师资条件
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师资情况统计见表1。
五、 主要业绩
近年来,材料化学专业教研室有10余名教师在学年教学质量考评中被评为优秀,10余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参加我校以及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河南省赛区二等奖2项,获得校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本教研室立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
此外,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河南省科技厅项目4项,地厅级以上项目5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公开撰写专著5本;获专利授权1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六、 实验条件
材料化学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开设实验内容涵盖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等材料科学的多个分支学科。现拥有成套的涂装材料(包括合成胶粘剂、有机涂料和染料、油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涂料等)、无机功能材料(发光材料、电极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等)的合成制备仪器、以及电池制作的配套设备,如:高温气氛管式炉、真空管式炉、高温烧结炉、高压反应釜、高温烘干箱、真空干燥箱等专用设备;以及相应的材料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力学性能、表面性能等多种性能测试设备,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光谱仪、力学性能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恒电位仪、充放电测试仪、电池性能综合测试仪、硬度仪、数显量热仪、盐雾箱、紫外老化箱等现代理化分析测试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