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35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0-10-21 09:11:09

环境工程专业(河南工学院特色专业)学制:四年

环境工程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专业以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主要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学科。专业依托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规划建设了“五所两中心”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所、工业危废处置技术研究所、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所、环保装备研究所、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环境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22人,博士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含其他副高级)职称教师数及比例为81.48%,具有硕士以上(含)学位教师数及比例为88.8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及比例为29.63%。专业教师学科多元、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强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60%的专业教师是河南省环保产业学会入库专家,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入库专家。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服务地方经济主持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80余项,累计到账资金300余万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在满足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需要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应急预案编制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技术开发,咨询方案建立,技术评价,企业环保技术难题解决、环境样品测试分析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环境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施工与调试工艺师、环境样品分析测试实验师,环境技术及管理咨询师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兴特设专业)(学制:四年)

 

    新能源是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材料工业的发展。为了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后备人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升级已是刻不容缓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教育部2011年新增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该专业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拟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备、加工与性能测定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新型化学电源的设计与制备、太阳能电池系统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性能测试及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目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大、薪酬高的急需专业。该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和多名优秀博士等,师资力量雄,并具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需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具有理想信念和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材料制备、测试以及器件结构、组装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能源、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工艺设计师、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等。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固体物理、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储能材料与技术、电化学原理、化学电源设计、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薄膜材料与器件、半导体硅材料基础、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图测绘、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动力电池设计与制造训练、太阳能电池设计与制造训练、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极材料制备实验、电池组装实验、电池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太阳能电池制造及性能测试实验、电化学实验、光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等。

现代测试设备: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测定孔径测定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学制: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也是目前就业市场上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领域宽、薪酬高的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涵盖模具、焊接、铸造三个方向,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师资力量雄厚。建设有河南省金属材料改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市材料成形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乡市材料成形技术与模具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是河南省材料成型及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在现代材料加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设计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形CAD/CAM、控制工程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材料成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图测绘、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模具制造技术实验、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等。

实训基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训基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训基地是按照教育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要求,由河南省财政、学校及相关企业共同建成的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实训场所,不仅可以进行我系材料成型类专业及学校相关机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毕业设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还可为教师科研、企业员工培训及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设备总资产1200多万元。包括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陈列室、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室、模塑成形实验室、模具特种加工实验室、逆向工程实训室、模具设计工作室、模具装调实训室、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焊条电弧焊实训室、CO2气体保护焊实训室、焊接实训中心、热处理实验室、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金相分析实验室、铸造技能实训室、造型材料检测实验室、材料成型仿真实验室、激光焊接实验室、材料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建立宽厚的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和知识面,注重实践和创新,增强适应能力,培养人才能够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电力等领域从事相关的研发、生产、应用等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      

主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生产实习、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      

师资队伍: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授6人,博士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30人,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占80%以上。      

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近20项;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8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合编教材30余部;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学生参加全国金相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等荣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建设有河南省金属材料改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市热处理装备生态(绿色)设计创新型科技团队等科学研究平台,具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现已建成材料相关专业实验室近20个,面积2000平方米,实验设备仪器百余种,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设备先进、仪器种类较为齐全,可满足材料专业本科及相关专业教学需要,也能满足专业教师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的需求。


应用化工技术(电池制造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能够从事电池制造及电化学工程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与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机械制图和微机绘图、机械基础、电工学、化工原理、电化学理论、电池材料、化学电源制造工艺学等。

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电化学工程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获取化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开发的能力;具备运用质量保证体系对电池成品、半成品生产质量进行检测监控的能力;熟悉电池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具备开发新品电池的能力和解决电池生产一线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具备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电化学工程方面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获取化工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具备运用质量保证体系对电池成品、半成品生产质量进行检测监控的能力;熟悉电池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具备开发系列新品电池的能力和解决电池生产一线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初始就业岗位

电池生产操作工、电池生产实验员、化学检验工。

发展就业岗位

电池设计员、质检员、技术员、项目经理。

延伸就业岗位

电池销售人员、电池售后技术服务人员。

注:本专业依托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设置,就业形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