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46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日期:2020-10-21 09:06:5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制:四年)

数字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数字动漫、移动游戏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广告、数字创意、数字出版以及数字产品策划与营销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成为急需的人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面向出版、新闻、影视等文化媒体及其它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行业,培养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同时具备坚实的数字媒体软件系统开发能力。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重点实验室3个,相关实验室12个,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共建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数字内容创作、制作及相关软硬件工具研发、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动漫制作、游戏编程、影视广告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媒体产品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在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广告设计、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娱乐游戏、网络应用、出版、图书、新闻等产业领域,从事数字图形图像制作、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动画制作、多媒体交互软件开发以及数字媒体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


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应用型专业。专业课程涵盖了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

我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及“ICT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心”,致力于信息与通信等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我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河南工学院-华为ICT技术实验室”。以此实验室为核心建设的物联网实验中心涵盖了云计算与存储、软件技术与工程、数据库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通信技术、电子技术、4G-LTE仿真、光传输技术等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结合我校的新乡市制造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中心),能够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提供优越的实验实训及科研条件,充分满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需求。

2、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学科知识,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从事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物联网工程导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华为云计算基础、华为云计算HCNP课程、华为存储基础、华为存储HCNP课程、Java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基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络、RFID技术、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应用技术、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

5、就业岗位

(1)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职业或岗位。

(2)面向计算机行业,从事云计算、存储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主要面向岗位包括:华为认证云计算工程师、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华为认证存储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JAVA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等职业或岗位。


软件工程(学制:四年)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而设立,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我校软件技术专科专业,该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了将近30届学生,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该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成果突出,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锤炼和积淀,师资力量雄厚,其中2012年软件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还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工程项目省级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够较好地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前景:软件开发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软件产品经理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能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面向对象程序语言、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等。

主要毕业去向:从事企业级应用软件后台服务端、商业网站后台服务器的架构、企业或商业大数据的分析与开发工作,包括大数据开发、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实施、大数据运维等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Web前端开发基础实训、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实训、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实训、专业方向课程综合实训、大数据创新训练实训、职业资格实训、毕业设计。

师资力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3人(博士9人,硕士14人),高职称教师21人(教授9人、副教授职称12人)。同时,聘请10名来自行业、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SCI期刊、EI期刊、中文核心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20多部,其中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0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

实验实训条件:现有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软件技术与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大数据基础实验室以及华为云计算中心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截止当前,已具备刀片式服务器8台、云计算管理服务器18台、云桌面客户端52台,提供40TB存储容量。实验设备先进、仪器种类齐全,不仅能够满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教学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专业教师科研与对外技术服务需要。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2015,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2017,”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申报成功,将为国家及河南培养大数据人才。

 

2.培养目标及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素养,掌握主流大数据处理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熟练地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应用开发以及数据库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本专业注重职业教育与软件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步性,强调专业针对性、应用实践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性的结合,通过与著名软件厂商及相关人才需求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应用平台实例教学环境与应用实境实习氛围,将专业的相关IT认证考核融入教学过程,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具有:

1软件开发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更新和维护能力,核心课程包括: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企业中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

2大数据平台运维能力:具备掌握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和运行,维护的能力。核心课程包括:大数据平台与架构,虚拟化技术;

3大数据开发和分析能力:具备掌握大数据系统的开发以及大数据的分析的能力。核心课程包括: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采集技术、 Spark技术应用。

 

 

4.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1人;教授1人、副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中级(讲师、工程师)5人;专任教师中有3人为双师型教师,7人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中的双师素质比例达100%;兼职教师4人均为企业软件技术方面的专家或技术骨干。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2名,河南省优秀教师1名。

2008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先后2人获得河南省教学系统技能竞赛一等奖,7人次获得河南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8人次分别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科研项目27项,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5篇,其中EI/ISTP收录19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CN级期刊19篇;出版教材12部,其中国家高职高专“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共申报专利20,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实用新型专利14,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在职称、专兼职、学历、年龄、双师等方面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

5.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方面,本专业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并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个计算机类实训基地项目首批获得360万元的中央财政基地建设经费,主要由数据库“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软件技术与工程实训中心、新乡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实验室与实训中心组成,共有教学实验装置、多媒体、网络设备等1060余台套,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实训中心能通过和校园网的100/1000Mbps快速交换式连接,实现Internet可靠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设备、设施利用率高,能100%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我校投资660万新建的“华为ICT技术实验室”,也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

此外,本专业与“西普教育”公司合作,拟共同投资建设的“大数据技术” 联合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备中,为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空间。

      


6.就业面向

(1)主要岗位

 ① 在大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平台应用工程师;

 ② 在大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开发高级工程师、大数据运维高级工程师、大数据平台高级应用工程师;

(2)次要岗位

IT行业、在大小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大数据平台售前,售后服务工作。

 

7.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已基本达到企业相应岗位的入职要求,继续专业学习主要从提高专业经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

1)提高专业经验主要在企业接受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专门培训和训练。

2)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则在毕业前,选择与本专业对接的本科专业,通过“专升本”方式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授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