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29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资源与环境学院

日期:2020-10-10 10:51:53

专业代码:090103

专业名称:植物保护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适应植物保护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具备农业及植物保护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求新探异,积极探索,时刻保持强烈的自由探索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具有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生物学、农业科学交叉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专长的复合型的植物保护基础科学和基本知识。

3.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还应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等。能够满足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植物保护领域继续深造,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检疫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保护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具备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的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及书刊;

4.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掌握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7.了解国家植物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植物保护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8.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检疫学等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技术来解决植保问题的能力,掌握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农业昆虫和植物病原物的生物学规律,植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理论;

9.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10.具备从事农植物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基本情况:

植物保护专业始创于1953年,1959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学科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7名,校级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2人,博导2人,硕导16人,博士25人。另有双聘院士1名,客座教授2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涌现出相里矩、刘芹轩、陈由庠、周荣刚等全国知名专家,培养出马万杰、彩万志、范在丰、牛永春等一批杰出专业人才。学科依托的植物保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蜂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以及新乡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学科依托的植物保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学科为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昆虫分类学科技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建有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蜂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以及新乡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本学科紧密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为河南农业病虫害防控和粮食丰产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形成了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防控、农业害虫综合治理、植物病害综合防控、农药毒理与化学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控与生态安全4个特色鲜明、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方向。已发现新种80个,建立了5个新属、22个模式标本,成为全国襀翅目昆虫分类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系统调查了河南蜜粉源和野生蜜蜂资源,成为蜜蜂饲养新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中心;以烟粉虱、棉盲蝽、菜粉蝶等主要害虫为靶标,形成了一批害虫绿色防控新技术。选育出豫麦32、百农62等多抗或兼抗条锈、叶锈、小麦黄矮病的小麦品种。首次研究了杀菌剂叶青双的环境毒理与降解代谢;探明了除草剂药害与解毒机制、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建立了样本中多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技术,促进了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的合理应用与推广。



专业代码:082503

专业名称:环境科学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和环境保护行业发展需要,具备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方面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德才兼备、求实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及防治、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

就业方向: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方面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环境科学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系统地识别、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

2.掌握全面扎实的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的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素质;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师资力量:环境科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12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重为66.7%。

优秀毕业生典型代表:

苏梦缘:环境科学专业08级学生,现在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工作。

赵梦霖:环境科学专业09级学生,现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

何延召:环境科学专业08级学生,现在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

吴璇:环境科学专业12级学生,现在苏格兰邓迪大学学习深造。

王小萌:环境科学专业07级学生,现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专业赛事风采: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及操作技能大赛


专业代码:090201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农业资源利用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分析、保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科研、教育和规划等单位(行业领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普通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土地资源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就业方向1)考取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态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研究生,2016研究生24.13%2017研究生录取率25%2018年研究生录取61.40%2019年研究生录取率37.74%。(2)能够开展种植业、土地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的工作,平均就业率90%以上。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博士11人,博士69%学科带头人吴大付,博士,教授,中国农学通报编委、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负责人王菲,博士,校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根际/菌丝际微生物互作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机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AM真菌菌丝际解磷细菌促进土壤有机磷高效利用的作用机理”(执行年限:2019.01-2022.12,项目经费:60万元)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菌丝际解磷细菌促进土壤磷素周转的调控机理”(执行年限:2017.07-2020.12,项目经费:50万元)。年轻教师代表刘星,博士,校聘副教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设施黄瓜连作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氨水熏蒸-生物有机肥联用的响应研究”(执行年限:2017.01-2019.12,项目经费:22万元)。

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全学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一年级分配专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专业活动,低年级举办“专业辩论赛”、“植物图谱制作大赛等活动,高年级组织“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人才培养方法。教学课程设计采用“全学程”精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前后精准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

专业建设现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04年第一年招生,经过15年的发展,教学力量逐年增强。目前有2个教研室:生态学教研室、资源教研室;专业实验室2个:生态学实验室、资源分析实验室。专业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近三年教学研究项目如下:

2016年校重点项目:以全程导师制为基础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校)

2016年《生态学》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

2016年《有机农业》省研究生优质课(省级)

2016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综合改革试点(校级)

2016年《生态学》教学团队(校级)

2016年《生态学》双语示范课(校级)

2017年《普通生态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校级)

2017年《环境生物修复》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校级)

2018年《普通生态学》在线开放课程(校级)

2018年《智享户外》通识选修课在线开放课程(校级)



专业代码:090403T

专业名称:动植物检疫专业(植物检疫方向)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培养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适应植物检疫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具备植物检疫科学素养,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检验、植物检疫处理、植物检疫生物、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在农业、国家海关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出入境和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以及与植物检疫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等工作,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检验、生物入侵与控制、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国内植物检疫、生物入侵预警与控制、出口企业报关业务、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大中专院校等方面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保护科学和植物检疫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和防除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植物检疫法规、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专业建设成就:该动植物检疫专业(植物检疫方向)成立于2016年,属于新开设专业,主要培养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该专业与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郑州海关)、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派学生交流学习,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