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65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生物工程学院

日期:2020-10-09 14:42:29

一、学院简介

生物工程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动物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原饲料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为学校立项建设的优培专业,生物工程(原发酵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4人,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3人,23名教师有出国访学经历或获得国外高校博士学位。

学院有生物学、畜牧学和药学共3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生物学、药学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发酵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建有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饲料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达10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4600多万元。拥有“河南省粮食储藏品质变化机理及控制”、“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饲料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掘、鉴定及作用机制”等4个省、厅级科研团队,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河南省教学团队,并获首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三年,学院教师获得各级纵、横向项目立项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6项,到账经费1600余万元。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SCI/EI收录论文146篇,其中JCR 1区收录论文36篇;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著作及教材2部,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及行业学(协)会科技成果奖10余项。

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处在学校前列。2019年,除推荐保送研究生外,85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学生被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录取。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2019年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学生获得第四届(2019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河南省首届大学生黄酒品评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19年组建9支学生科研团队参与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3项;大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2019年发表国际高水平SCI收录论文9篇,中文核心5篇;与正邦集团合作设立正邦农牧班,“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

二、招生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

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1991年设立的发酵工程专业,已有30年的专业办学历史。学院本专业支撑学科“生物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并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与选育”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厅级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及社会公众建有“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食品微生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食品微生物学”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精品课程资源。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专业实验室面积2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2000多件,总值1000余万元。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生物产品研发、新工艺革新、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等专业技能,可在生物医药、食品、环保、检疫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微生菌种选育与扩大培养、发酵工艺优化与工程设计、产品质量检验,动植物检疫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选择申请我校与国(境)外开展合作办学的高校继续进行深造学习。

动物科学专业(农学四年制本科)

动物科学专业源于1987年设立的“饲料工程”专业,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本专业是目前我国高校动物科学类专业中少数几家以培养饲料加工、饲料装备及饲料厂设计为主的特色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学院本专业支撑学科畜牧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建有“生物饲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饲料装备重点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安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共3个学科平台。动物科学专业是我校粮油食品特色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以工业生产促进农业效益提升”的理念,始终保持“饲料加工”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本专业实验室面积1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1200多件,资产总值1000多万元。

培养毕业生掌握饲料加工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饲料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检验等能力,毕业后可在饲料、食品、畜牧、轻工等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从事饲料加工、饲料营养、饲料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也可选择申请我校与国(境)外开展合作办学的高校继续进行深造学习。

生物技术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该专业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奥秘的学科,主要指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技术方面内容,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全基因组、合成生物学等系统生物技术。本专业每年省级优秀毕业生2%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在50%以上。近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为全校培养质量最为出色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河南省教学团队和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现有教师28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专业实验室面积2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台套数达到2330台(套),设备总资产1300万元。

毕业生可在生物技术相关企业、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生物产品及制品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质检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选择申请我校与国(境)外开展合作办学的高校继续进行深造学习。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程)(理工四年制本科)

制药工程专业创建于2002年,侧重于生物制药工程,为河南工业大学优培工程专业建设项目。生物制药工程是一门生命科学与药学和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是生命科学和药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众多学科的交汇中心,也是众多高新科学技术的用武之地,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科技创新的重心。本专业现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注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获得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自然科学类奖,201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现有专业课教师26名,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青年专家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1人。承担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业实验室面积1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1400多台套,总值1000余万元。

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卫生、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工业菌种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药物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选择申请我校与国(境)外开展合作办学的高校继续进行深造学习。


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理学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全国范围招生,执行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产品分析技术等核心知识,了解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利用生物科学规律与科技前沿技术来改善生产与生活。毕业后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分析检验、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及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拥有优质的外教师资,在我校学习2到3年后,可自愿选择出国,达到国外院校的毕业条件,可获得国外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符合河南工业大学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河南工业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色弱、色盲者限报)

三、学生学习与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出发点。

面向生物工程领域学科发展前沿,以学科与平台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面向国家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为基础,以机制与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适应性强,特长明显,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重视创新、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优良人格塑造,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吸收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造就“知识素质俱佳、实践能力见长、品行人格健全、社会适应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形成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充分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开设双语课程,有选择地使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提高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效果。

强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实验教学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设计、创业竞赛、科技创作及有关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构建适应学生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构与素质结构,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就业

学院严把毕业质量关,使毕业生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走向学习、工作岗位。同时,生物科学是当下及未来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本院各届毕业生中,年均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其他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知识素质表现出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质量好。

学院加强与生物类产业公司、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经常走访毕业生工作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素质的评价,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确定可行的培养措施,持续改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与高度评价,具有能吃苦、上手快、留得住、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创新思维敏锐的人格与素质特征。